项目简介 Project Overview

 

本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18年12月批准立项,项目名称:海 洋 荒 漠 生 物 泵 固 碳 机 理 及 增 汇 潜 力(CARBON Fixation and Export in the oligotrophic ocean ,简称Carbon-FE),执行期:2019.01-2023.12,资助经费1984.9万元,项目主持人为戴民汉教授。

项目聚焦最大的海洋荒漠区之一,北太平洋副热带流涡区(图1),拟系统探究海洋荒漠区真光层的生物泵结构、过程和机理,评估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进而构架寡营养系统生物泵新理论框架,并为海洋荒漠的增汇途径及其有效性提供科学论证。

 

图1

 

项目拟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是:在真光层双层结构框架下,海洋荒漠生物泵的物质基础、结构、时空格局、效率及其固碳和增汇潜力如何?据此,项目设置常量和微量营养盐的 来源与通量、固氮作用的时空格局及调控因子、初级生产固碳及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碳输出及其与氮、硅等生源要素的耦合、海洋荒漠区生物泵的模拟5个课题 (图2)。课题设置如下:

(1 )海洋荒漠区常量和微量营养物质的来源、通量及其时空分布格局(课题负责人:张劲,承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单位: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2 )海洋荒漠区生物固氮的时空格局、限制因子及对输出生产力的贡献(课题负责人:史大林,承担单位:厦门大学)
(3 )海洋荒漠区真光层初级生产力与浮游生物群落的时空变化及控制机理(课题负责人:商少凌,承担单位:厦门大学)
(4 )海洋荒漠区输出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与主控机理(课题负责人:戴民汉,承担单位:厦门大学)
(5 )海洋荒漠区生物泵过程模拟及增汇潜力评估(课题负责人:修鹏,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合作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